95后为何频现“闪辞”现象? 可理解但不该被纵容
2018年09月18日 00:30:38
173 新京报

95后为何频现“闪辞”现象? 可理解但不该被纵容_工作-在深圳网

据新京报报道,随着校园招聘的相继落幕,大量95后开始走上工作岗位,迎来人生又一起点。从校园到职场,95后也面临着职业生涯的诸多选择与考验。根据今年8月LinkedIn领英发布的《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》报告,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为7个月,远远低于80后、90后群体,成“闪辞”主力军。为何95后“闪辞”现象凸显?第一份工作是否会影响求职者未来择业?有专家表示,随着新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,“闪辞”或逐渐成为常态。一方面,企业招聘、用人观需转变,另一方面,求职者也应夯实核心技能,提升其不可替代性。

如今年轻人闪辞,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,这无疑在挑战原来的职场潜规则,这也是新时代的一种变化。

光明日报曾报道,一项基于全国2800余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,应届生的流动性高于整体离职率,一年内主动离职率达20%,高于整体平均的12%。有62%的企业认为,2017年应届生招聘更有难度。

在就业市场上,这样的消息很难让人惊讶。毕竟,“闪辞”一词已成了流行语界的明日黄花。一些90后职场新人一年之内换数个工作,并不算稀奇。

应届生期望值过高、要求太多,无疑加大了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的工作压力。然而,职场新人高离职率成为舆论热点,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现象有违社会长期形成的职场伦理。至少在“老一代人”眼中,坚守岗位与职责、对供职单位高度忠诚、吃苦耐劳和任劳任怨,是毋庸置疑的道德要求。职场新人屡屡冲击这条标准,让很多人产生不适感。

需要厘清的是,热爱事业和尽职尽责依旧是不变的职场伦理。然而,对事业的热爱不等于对某家单位的留恋,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意味着不能另觅高枝。除了一些特殊行业,那种认为长期在一个单位才能做好一份事业的想法,其实是计划经济思维的残余。

刚工作时频繁离职,与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频繁跳槽,不可一概而论。职场新人“闪辞”,依然属于对自身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的试探过程,不乏有人在几经周折之后,终于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,从此安下心来。换言之,工作第一年跳槽几次不算问题,年年辞职才“有病”。谁也不能保证第一个饭碗就吃得香,但是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、职场经验的积累,再找不到一份值得留恋的工作,就要反思个人是不是走入误区了。

关于辞职原因

“实现个人价值”的数量是选择“挣钱”的近两倍。有41.7%的应届毕业生认为,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“工作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部分”,有26.97%的应届毕业生认为“工作必须符合我的兴趣,做人开心最重要”。

——智联招聘《2018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

在95后第一份工作的行业选择上

33.1%的95后更青睐于互联网、金融服务方面的工作,超过7成的95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;关于第一份工作的对口情况,呈现出随代际递减的趋势,其中70后当年的专业对口比例超过40%,而95后则锐减到28.8%。

——LinkedIn领英《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》

95后的“闪辞”可以被理解和尊重,却不应被轻视和纵容。目标明确,心态坚定的择业,当然喜闻乐见,但若是心态漂浮,眼高手低,或是随波逐流,想走捷径,恐怕还是按捺下冲动,踏实思考为好。忙着辞职不可怕,茫着辞职才可怕。年轻人也总会老,不能白白浪费时间,唯有在奋斗中不断剖析自我,认知社会,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,才能从时代进步的受益者,变为社会前行的推动者。

最新评论(0
生活、科技、吐槽
总篇数
0
粉丝
4
+ 关注
精华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