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 ____ 年,你离想过的生活还有多远?
2018年09月03日 23:57:33
241 LinkedIn

又是一年开学季,这意味着你的2018年只剩下1/3。

时间流逝最能撩拨人的情绪,更何况今年有第一批进入大学校园的00后。

每年的开学日,都好像专属职场人的定时闹钟,丧且长鸣。

上学时,似乎总是“日色变得慢,车马邮件都慢”,但上班族却没有慢的资格,只讲财年季度、周报晨会,不分春夏秋冬、寒暑长假。

一入职场深似海,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无奈:

年龄慢慢上涨、发际线缓缓后退倒在其次,可能性渐渐变少最是扎心。

可,真的是这样吗?

1 上班vs上学  我们不一样vs有啥不一样

上班和上学不好放在一起对比,因为怎么比都好像远远不及。

王天后哼着疏离的鼻音在歌里唱:

他不羁的脸,像天色将晚

她洗过的发,像心中火焰

……

疯了、累了、痛了,人间喜剧

笑了、叫了、走了,青春离奇

人们怀念“青葱那时”,浮在眼前的是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校园生活,是纯粹清朗的同窗情和你侬我侬花前月下。

没有KPI和物欲世界套在头上的紧箍咒,人与人之间是自然的状态,明明只是手握四年,却好像拥有全宇宙。

可这些都是表面,真正埋在心底不愿轻易吐露的羡慕,是那个朝气、无畏的自己。

人生游戏里,校园是无限续命的单机,踏入社会就瞬间升级成实时拼杀的网游。

如果你问我,一座高校院墙,真正隔开的是什么?我想,恐怕是两种人生心态与生活质感。

校门之内,我们很确切地知道我有四年或者七年、甚至十年的时间要等,“快进键”在这里是失效的。

于是,我们安心读书修习,苦学知识与技能,等着未来一展宏图。

这时候的我们,是自觉的学习者,是更谦虚、更容易沉得下心来的求知者。

而一旦跨过那道校门,一些人会误以为,秋收的季节已至,急等着割收成,却不知另一场学习、另一番耕种才刚刚开始。只是那个学习的新处所,叫“职场”。

职场即“职校”,不是三年毕业、偏修一门的职业技术学校,而是包罗万象、直到退休才能毕业的社会大学堂。

在这所大学堂里,很多人承受不了的,是“野蛮”与“残酷”的“奖赏机制”。

有些人收入和职位的上升,犹如按了全倍速快进键,

而有些人却觉得自己好像被困在了一辆老旧的平板车里,眼看着与满目豪华的小时代接不上趟,眼看着曾经携手同行的人正把自己甩得越来越远。

是啊,走出校门,踏入社会职场,只觉时间飞逝。

回头看看自己工资卡里的数字,望望高额的房租、房价,瞅瞅高档商场里标价好多个零的高端奢侈品,焦虑、急躁、挫败感,顿时就扑面而来——

现实很华丽,可却大体与此时的我无关啊!

年轻人,忍不住要追问:过上我想过的生活,达到我期望的职场高度,究竟,还要等多久?

与之相应的,我们很多人,几近失去慢下来的能力。

如若,我们愿意给自己多点耐心与平常心,身在职场,仍然抱着学子姿态,相信“一分耕耘,一份收获”,不失朝气与希望,心态的疲惫与狼狈就可能减半了。

成熟的职场人,会把职场当学校,视自己为职场的一枚终身学习者。

2 职场也是学校  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

目力所及,但凡在职场取得一定成就的人,无一不是终身学习者。

远的例子,李嘉诚至今每天早上听英语新闻、阅读大量信息,他安排了一个团队为他做新闻剪报,了解世界发生的重要行业信息。

褚时健70岁开始种褚橙,一切从头开始学。

我采访过的英国“剑桥包”创始人Julie Deane,41岁白手起家创业前,是个全职家庭主妇。

图为Julie Deane

创业后,为了节省做网站的费用,她自学编程,亲手建制了自家网站,还带有电子商务功能。

她的创业搭档是她的老母亲,两人都没有商业经验,就这么一边学习一边做,8年内把企业做到年销售额2000万美元,卖到120个国家。

她告诉我:“所谓创业,就是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,这就意味并没有什么经验可循,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每天学习,不断刷新、升级认知系统,有创造性地处理与解决问题。”

我采访过的另一位女创业家、名模马艳丽,曾是中国第一名模,很早她就预见到模特的职业生命相对短暂,在最当红时跑去学了服装设计,而后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。

图为马艳丽

她学着做服装生意,但到底经验不足,加上资金链断裂,第一次创业失败。

可坚定的终生学习者,是遭遇挫折不气馁,从失败中学经验、习教训,积攒了力气再出发。依旧是边做边学,如今马艳丽的二度创业走得顺风顺水。

上面这些人都是所谓成功人士,那么平凡普通如我自己呢,要想在职场中生存,也必须坚持终生学习啊!

毕业之后将近二十年,我一共跑了五个赛道,转场四次,如今自己做文化创业。

这每一次转场,无一不是得益于学习,否则哪里能活到今天。就是焦虑,也焦虑死好几回了。

我曾是深圳发行量第一大报纸的首席记者,31岁那年赴英留学,学习电影研究。

为此放弃了稳定的事业编制和一份当时算挺不错的收入。因为我知道,要想活得有深度,我必须有更扎实的学术与思想积累。

转眼毕业,原本想继续读书的我,却又意外开启为一家顶级文化国企在海外创业新旅程。

花了将近一年时间,我为集团建立了在海外的第一家子公司——英国子公司,并担任总经理。

一个做媒体出身、学电影研究的“文化人”,哪里懂什么商业?没关系,我可以学。

学着做销售,我成功拿下了大客户;自学市场营销、产品运营,以及如何调查、撰写商业计划书。

我用两个月时间做出了一份成功打动集团领导的商业计划书,通过了在海外正式设点的决议。

如果畏难、如果没有学习的心态,恐怕我熬不到建立起这个英国子公司。而这一阶段的结束,不过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始。

所幸,学习这件事,从来不是猴子掰玉米,走一路扔一路。

我很庆幸,自己一直是一个有耐心的学习者。大约也正因为一直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,虽至不惑之年,却仍然一副少年心态,不畏前路。

你看,走出校园很多年,我们也依然可以是那个有虎劲儿的学子。

最新评论(0
生活、科技、吐槽
总篇数
0
粉丝
4
+ 关注
精华文章